問:
叔叔好!
從你的講課和書中,我看到,基於「存在危機」而代償出來的種種掙扎行為,你是不認同的。
但是,你又說萬生萬物都有「價值完成」的渴望,要找到意義、成就感,不然就沒有辦法存在。
那麼,這兩者究竟要如何分辨呢?從當事人的行為表現,看起來好像都一樣,不是嗎?
答:
你的這個問題,還真是有問到點上呢⋯⋯
會讓人感到困惑的,典型的例子,比如說宮崎駿導演,他在工作單位是非常嚴厲的高壓殘暴領導,常常會說「你不盡力做到最好不如去死算了」之類的口頭禪⋯⋯
他的「存在危機」式恐嚇,在業界也算得上是足夠惡名昭彰,甚至律師喜劇《Legal High 》都還拿這條哏做過一集。
但是,你說要把宮崎駿導演歸納為「存在危機」這一邊,而否定他這一輩子那麼多好作品的價值完成嗎?好像也不太對勁,對不對?⋯⋯
[以下.暫時.空白]
這裡是給同學的回家功課、或者說是小考吧——
請問:「存在危機」和「價值完成」,要如何分辨?
提示:正確答案只需要一句話就能講得完。(當然,我真的把後面文章寫出來的時候,為了說明這一句答案,會多說很多很多話的啦。不過,同學們就姑且猜猜看,答案是什麼?猜得中也代表你是心力夠強呀。前面一連串發的文章,裏面也是找得到這一題的答案的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