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0年2月8-9日(每日上午9:00至12:00、下午14:00-17:00上課;19:00至21:00為提問討論時間。共16小時)
地點:美國加州舊金山
費用:180美元
這個課程,恐怕……是我多年來的忍隱之怒,想一次把所有豬頭痛罵個夠的「爆擊式討論會」吧。
一年又一年,我總會聽到一些,讓我爆青筋的,自以為聰明的「以愚民村姑知識為基礎」的智障發言。
「我媽叫我吃人參,這,是不是能夠補氣啊?」
「我怎麼就上火了呢?」
「我是不是『虛不受補』呀?」
「有老中醫說,我是『勞病』體質,那我是不是應該要補腎吶?還是我肝不好?還是哪不好啊?」
「我是不是要多喝黃耆、枸杞泡的養肝茶,來增強免疫力比較好?還是我朋友推薦的靈芝比較有效?」
「還有還有!我舌苔老是又白又厚,脾胃濕氣好重!可是我怎麼薏仁粥吃了一個多月都沒怎麼改善呀?」
……一連串的發言,都築基於不符合事實的「不實念波」,一層一層加蓋上去……或者,也可以說,這並不能叫做不實念波;而是叫做「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」!
我過去遇到,多半是裝傻。
有時候忍不住流露出極端鄙視對方的眼神。
最近做人比較誠實些了,直接就痛罵:「你知道『你的問題』,到達『我的答案』之前,有多遙遠的距離嗎?」
人參補氣?對不起哦!我認識的人參是只補「精」、「神」;並非補「氣」的!
可是,請問你又知道什麼是精,什麼是神,什麼是氣嗎?
如果這些基本定義你都似懂非懂、亂理解一通,你叫我如何回答你?
「我懂我懂!日本人說山藥很補精對不對?男生吃了就可以壯陽、射很多呀!」
──媽的……你再不趕快去死一死,我都要嘔血身亡了啦……
一層又一層觀念上的謬誤,大量的劣化情報這樣堆疊上去,簡直是嚇死人;完完全全站在一個很偏曲的角度去理解中醫。然而,「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」是很無敵的:無知者最大的幸福和特權,就是不必、也無能知道自己哪裡搞錯了。而「無能」最是免死金牌:「做不到」的事,再錯也不是你的錯,你沒責任的。我怎能忍心責怪你?只能自己(被你氣成)內傷。
紅參片,你吃一片就上火;我卻是一天吃70克也不上火的呀。只是,我的員工就很怕,說:「社長大人吃了這『誠實藥』,我們得乖一點,不然隨時有可能被社長以肢體暴力毆打!」──性格變得極端透明化,一點「假裝好人」都做不出來──這算另一種向度的「上火」嗎?
不過我的老朋友就說:「你現在當場撕逼發飆、當場結束,脾氣比從前好太多啦!你從前一個臭臉一擺擺多久你自己都看不到……」
又,虛,當然是要補的。
只是你得把「補不進去」的種種因素處理掉才行。陰陽分裂啦、瘀血啦、血管太窄啦、脾胃太弱啦……這些招你都不會,所以「不受補」,這,又關「虛」本身什麼事呢?
搞到最後,還有一個終極大魔王摃在那兒:人不「鬆」不能補,也就是自律神經之中的交感神經緊張,造成的免疫力低下。這,也就是教科書正確的「勞」病了……要講「勞不受補」,倒還有點真滋味。
「我知道我知道!我這個人就是太容易緊張、太會給自己壓力了,容易鑽牛角尖,我要想開一點!」
聽你他媽的放屁啦!交感神經緊張,是指這個嗎?
都不先搞清處自律神經「之所以會緊張」的基礎機制,能這樣隨口把「勞病」掛在嘴邊的嗎?
黃耆、枸杞子泡的茶,說是增加免疫力?
拜託!C肝帶原者,喝了這個,發猛爆肝炎而死的人頭數,這年頭,已經比上世紀黑死病愛滋病死的人還要多啦!
這是在演哪一齣?『新世紀中醫控黑死病』是不是?
養生、養生,養著養著,就觸動這扳機把自己一槍打死了。
遇到一些同學、或是我朋友,隨口講出來的一些發言,常常都白目得驚死人了。
舌苔白厚,就必定是脾胃濕嗎?
或許很多人都覺得:「啊不然還能是怎樣?」
但是用慣了《傷寒論》的人,可能先會去觀察「有沒有頭比身體容易出汗」這件事,如果有,那是三焦水道不通,先用小柴,再用五苓,總之要先把淋巴液疏導了;如果還是不行,並且小腿比較容易腫脹且發硬的,那是淋巴液太黏稠了,用牡蠣澤瀉散降低淋巴液的黏度──到這裡為止,都還不見得需要治到脾胃的濕氣去。
如果一個人的的確確是脾胃太濕的平胃散證,基本特徵是他會「能坐著就不站著,能躺著就不坐著」,睡醒了眼皮容易腫腫的,嚴重的是眼皮垮到睜不開的輕症肌無力,或是重症到四肢抬不起來的也有;有的人是發作成心律不整,有的人是發作成脂肪肝……但,這種人是不是一定「舌苔非常白厚膩」呢?事實上是「未必」。
並且,平胃散一天就明顯有效的脾胃濕,薏仁天天吃一碗,恐怕也要吃好幾週才會有效呢。薏仁的主要藥性是「喚醒淋巴球去吃掉免疫系統判定為『異類』之物」,比如說包塊中的膿,比如說疣子、癌細胞……這些淋巴球,你叫它去吃「濕氣」這種虛無縹渺之物,就太文不對題啦!濕氣,是微觀世界一層又一層的各種「膜」的聯攜滲透、傳送水分子的機制在處理的,又關淋巴球什麼事、關薏仁什麼事呢?
我這幾年中醫課主要都在教《傷寒雜病論》的衝刺班,比較是抓主證、搞臨床的。有病治病,沒病也就不折騰了;沒叫你要養生。
偏偏就是不講養生,留下了這塊空缺,就看到大家多麼地有能力以「養生」之名行「負面心想事成大法」之實,一個一個把自己往死裡養!這是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》之中「以終為始」的實踐範本款嗎?反正最後終點都是死,最好今天起就努力去「作」是不是?
家常生活之中,我老是會聽到同學自以為理所當然地在吃錯藥:
比如有人中暑了,就吃藿香正氣水!
治中暑(悶出發不出汗的那一種)的是香薷飲,並不是藿香正氣;藿香正氣是吃水土不服的那種「吃壞肚子(比如說臺灣人去印度旅行時……)」的啊!
還有位同學,說他老出汗出很多,想說「黃耆固表」,就吃桂枝加黃耆湯來止汗,結果沒效。當然沒效啦!仲景治汗出太多的方子是桂枝加附子湯!而桂枝加黃耆湯,那是治腋下黃汗的方子啊!黃耆在桂枝加黃耆湯裡是用來推散三焦中的水毒和濕氣,並不是固表的呀!
對中醫外行、或者半內行、或者玩票性質的愛好者們,大家對於中醫,與其說是「只懂一點」的情報量不足,不如說是「其實就是搞錯了」,無關知識量的多寡吧?
我猜,很多同學都有一個誤解,就是,以為:「家常生活中,我們外行人需要的中醫知識,和神醫等級的高手所使用的中醫知識,當然不必是同一個等級的。」
但,這不是事實。
神醫開一帖酸棗仁湯,和你開一帖酸棗仁湯,所需要用到的知識量是一樣多的。因為中國的東西是「體用合一」,體是理論,用是實踐,只要你事實上「用」了這個東西,你就必定會接觸到那個層級的知識量。
並沒有什麼「外行人知道一點就可以的鄉民百姓知識、與大高手獨得的不傳之秘」這樣的差別。在生活之中,只要沾到中藥這個領域,你就必須要有某個層級以上的專業知識,不然,「保養到去洗腎」這類例子,就會變成很容易成真的未來。
或者,請容許我說說我的真心話:重要的不是知識量、重要的不是知識的膚淺或精深,重要的是這個情報「是不是事實」,也就是這個知識的真與偽(True or false)。真傳、還是假傳,這個是最要緊的。
既然如此,即使各位同學是外行人,或者說自以為是外行人,你也沒有必要使用假傳來害自己和家人。
我這次的課,或許有點像私人健身教練吧:在你把身體練好以前,必須先把你過去錯誤的運動習慣──「該動的肌肉不動,而代償使用不該用到的肌肉」而把整個身體都弄歪掉的那種部分──把這些修正回來了,才能繼續向前走。
這些基礎的部分,我們還是要回頭整理一下,好好地修理修理。
當然,這次課的主題,也不會是臨床看診那般地分門別類,而主要是定在「家常養生」的這個範圍。也就是沒有門檻的課程,不要求同學有什麼中意基礎或是臨床經驗,我們來談談煲中藥雞湯之類的藥膳啦、一些慢性的退化怎麼保養啦……可以說是我這個十幾年來從不叫人養生的人,第一次背叛自己原則,竟然開起「養生課」了。
不過,你要說這個課程比較「淺白易懂」嗎?我覺得難說。
中醫本質上的詭異之處是在於:臨床實踐容易,搞清楚理論則至為艱難。這是一個倒金字塔的結構。
治大病有時候反而單純,因為理論有臨床非生即死的清楚檢證,出手招式多為大開大闔的大劑。但是家常保養,那是變因多到難以檢證的曖昧朦朧地帶,其間小巧手法的進退,理論框可用與不可用的選取,也並不能說是容易;中醫理論的難學之處,在這一塊區域,反而相當能凸顯出來。
前面也說了,重點不在知識的精粗,而在真偽。無論是臨床治大病、還是家常養生,都面對著同樣的問題,難度都一樣。
不過,以「家常養生」作為中醫理論學習的「載體」,可能同學們會比較有樂趣吧。教方劑學,眼前沒病到這個病,方子學了也用不上,不好玩,就忘了;等哪天病到這裡了,辨證重點也再也想不起來了。但說家常養生的話,就比較是天天都有實踐的機會,沒病的日子,玩著玩著,也頗有讓自己精熟的機會。
在我的朋友圈,看過不只一位的中醫大高手,在他老婆月經痛的時候跟她說「多喝熱水、多喝熱水」……為什麼會這樣子?
我想,家常之中,如果你讓老婆大人感覺到你好像在對待你的學生、患者、信徒那般地端高逼格踩低她,日後可有你零碎苦頭吃了!還不如讓老婆多痛一痛,你在心中暗自享受仇人受苦的樂趣,日後也沒人找你算帳,多好?
執業久了,有時就只有「營業用」的醫術變成熟手女工,「自家用」的醫術,反倒都退化了。
我從前老在教「營業用」的中醫,現在想想,也覺得奇怪?伸手能指月,卻不能摳鼻屎?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?這次就來踩一踩我一向都不碰的空白地帶,「自家用」的中醫吧。
這個課程開在舊金山,是因為我剛好二月初到舊金山,帶幾位同學還有朋友開車去看土桑的礦石展,就先在美國跟同學們玩玩看這個主題了。
本來這個課是預備在北京開第一場的,不過現在北京天氣冷,我受不了,等到天氣暖一點,就去北京開吧。沒做完的書,校對審稿之類的事情,就當作偷空去吃幾頓飯,跟同學聚聚,一結束趕快衝回台灣繼續趕稿。
這一次我們舊金山的課,分成兩天,每天上課六小時,研討兩小時,總共是一天八小時。
報名請洽郭正傑醫師。報名的連結:
https://10to8.com/book/healing-remedies/
如果人數多的話,要另外租場地,所以目前教室位置還不是那麼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