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的前題,有點像是哆啦A夢的「假如電話亭」,「假如」我要經營一家艾灸館的話……的虛構故事。
說來也是因為嘴饞吃不到,所以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,對著空氣說夢話。
在大陸,聽說艾灸館是蠻普通的,但是;這個產業,在臺灣,幾乎沒有,所以,我人在臺灣,偶爾想把自己背上穴道好好灸個飽的時候,就沒有那麼方便。忍不住想:不如自己經營一家,自己吃之外,還可以分享給別人!
但是,這個產業,在臺灣,不是很容易做。首先,臺灣是全民健康保險,在健保給付的中醫診所,你刷個健保卡,針、灸等服務,幾乎是花不到幾個錢,消費者不會傾向於多花三五倍的錢找艾灸館。我如果沒有這個健保制度幫忙攤錢,雇用師傅的人力成本就太貴了。
另外,臺灣的中藥材,吃的,進口把關都很嚴實,品質不成問題;唯獨就是艾草的質量特別差!臺灣空氣濕,艾草放不到夠老,就受潮、蟲飳了,所以臺灣做的艾草條或艾絨,都很「青(生澀)」,火力只燙皮膚卻透不入經絡。淘寶網上幾個皇冠的賣家,那裡的產品是比咱們這兒好太多了,但要買進臺灣,又要加運費又要走特貨,原料成本偏高。
所以,我也就只能在這憑空想想──說來也是有一些「美味度」上的要求,可能一般診所或是灸館還做不到──如果是JT叔叔要享用這一種療程的話,會想要吃到如何的「全套菜單」:
★八髎穴灸
這是2014年在江西,龍帥江老師分享給我和助教的:拿個鐵絲網大漏勺,大坨艾絨點了火放進去,暖暖地薰灸薦骨一帶。龍老師教我們的方法,附帶一招:把中藥方劑的藥材浸成油,用刮痧片好好刮在八髎穴上,讓藥性一併被艾火逼進去。好比說瑩瑩是偏冷性痰飲的體質,龍老師教她浸小青龍油作灸,本來如果喝湯劑,小青龍湯裡有麻黃,瑩瑩喝沒幾帖就會虛到,但改成藥油灸,就藥效也有,也不會虛到人。
並且,八髎穴還有一個好,就是「食量」問題。一般來講,各個不同的穴位,有的很容易把艾草的熱力灸進去,有的不容易起灸感,有些穴是時開時不開,不一定次次都灸得進去。比如說,誰都曉得灸足三里好,但足三里就屬於那種比較「挑食」的穴位,要灸到一股熱流直通腳背,相當之不容易,有的人要用到三個皇冠淘寶店的50:1的好貨灸條,才灸得進去(當然還有取穴的問題就是了:一般針灸書認為的足三里所在位置好像有點偏外,很多人會取到跟陽陵泉同一條筋縫;但近代日本大村惠昭教授主張,足三里是更內側一點,緊貼骨頭邊邊的那條筋縫才對)。相對於足三里,關元就比較好搞,要感到後腰命門也發熱的灸感相對容易。而,比起關元,膏肓就更不挑食,即使艾草的質量差一點,連灸幾個鐘頭,先是心口出汗、再肚子咕嚕咕嚕響、再有熱感往腿腳逼出絲絲寒氣、甚至全身骨節吱吱嘎嗄微微挪位作響,都有可能。那麼,八髎穴,更比膏肓還好搞,幾乎是完全不挑食(甚至艾絨質地很差都行),而且熱氣一開始就是沿腿往下走排寒氣,也不太會上火(說不太會也還是會,遇到超陰虛的體質或是本來就有老瘀血的患者,都有可能愈灸愈糟),可以說對於作艾灸而言,性價比是極之夠高,可以大量吃得進火力。不要用一兩根灸條小器兮兮地搞,爽爽用大把艾絨給他轟進去猛補!
而且,八髎灸某一方面的療效,完全可以立竿見影,讓客人乖乖回籠,那、就、是:全身下垮的贅肉都會被拉提起來(尤其是臀部、胸部),包括內臟位置。如果一星期灸兩次四十分鐘以上的療程,受灸者回家照著鏡子轉著圈圈,基本上都是開心得不得了;因為身材明顯地變好看嘞!──所以,打著健康養生的名號來做,說不定還不如打著美容塑身SPA的名義來得有集客效果(當然真正的結果還是健康養生就是了)?
因為八髎穴配合艾灸,可以塗抹較毒的藥油而不怕客人被毒到,所以,比如說如果目標是排寒氣的話,你就在淘寶上買一斤砒石粉,拌入十斤生豬油去炸,濾掉渣滓,拿這個煎出來的豬油去塗了灸,灸完用餐巾紙擦乾淨就沒事了。在中藥來講,我常說,要祛寒的話,巴豆比生附子強,砒霜又比巴豆強。但,愈強的,也就愈不能用吃的,不過,用灸法,就剛剛好。這個灸料(豬油砒)對血癌病人的體質調理特別好,不敢說是能保證治好,但若塗滿一條脊椎,艾火沿夾脊上下薰灸,那也可以說是效果甚好的保養法了。僵直性脊椎炎的,八髎加夾脊,效果也好;只是那樣的病人通常已經看遍醫生、踢館無數,對什麼療法也絕望了,不見得肯信這一套就是了。
而搭配的藥油,你可以配好各種基本款:小柴、真武、烏梅、化瘀……作個編號,教師傅簡單的抓主證,師傅不行的,就掌櫃先把個脈再選用第幾號油,多點花樣,看起來「秘方無數」挺唬人,也算行銷手法。
我不曉得大陸的現狀如何,但在臺灣,開藥的是醫生、是大夫,扎針的,有時醫生就會請次一級的「師傅」拔針,而更懶一點的醫生,就下針也請師傅代勞了;而如果是作艾灸的師傅,感覺上也沒什麼技術力可言,位階就更在下針的師傅之下。
可是,位階不高,並不等於療效不如。因為,現在的患者,很多身體都是虛透了的,這樣的患者,除非是下針的醫者願意折自己的壽,灌內力給你,不然的話,僅憑撚針手法,不要說是補法無效了,有時連「得氣」都難!就算接個電給你一震一震,說不定也是安慰性居多,本質上說不定還是無效的「下死針」。這種時候,借助艾灸的火力,如果選穴選得好,病人還真是扎扎實實地「有補到」。由於病人體質的這種現狀,往往有技術力的醫生下針,效果反不如沒什麼技術力的師傅作的灸療。或者說,從前的年代,可以下針解決的,現在這個陽虛陰實的年代,患者本身沒有元氣可以藉針法撥弄調度,就會不如灸法有效。
更何況,被人當成「師傅」小看一下,也沒什麼不好。這在《莊子.齊物論》叫作「朝三暮四」(贏了這頭,就輸了那頭),一般人的我執現狀,總是希望被別人看得起,但你就算真的被人看作「神醫」了,日子也沒什麼好過:病家對你的期望值太高了,稍微醫得有點不得手的,病家背後罵你怨你的那個恨意可真不普通。但如果人家就當你是個「師傅」,本就不期待多有效果,稍微有一點療效,病家反而是喜出望外。臺灣有一位整骨師傅,整一個毛病收人民幣60塊,真乃賤業也,可是我只花六十塊,一秒鐘,調了一塊肋骨跑位,幾年來覺得呼吸時吸不到氣的問題就解決了,而這毛病,你說治好了收我十萬,我也覺得值的。當然還是畢恭畢敬地老找這位師傅調這裡那裡,也不至於真的因為他便宜就小看人家。我的口頭禪嘛:消費者會因為你的臭架子而想要你好看,但不會跟性價比過不去。
最近這幾年的身心靈業界、以及日本的養生業界,相當重視「薦骨力」這個主題,站在一個醫療的「基礎」而言,灸薦骨,可以讓人和身體、本能之間的連結加強,「病視感」變好。並且,無論是修習瑜伽、氣功、還是健身,都可以從這個灸法中吸取到更高的練功效益,這個年頭,也差不多是時候流行一下灸薦骨了?
★全背大灸法
一個大漏勺,既然灸了八髎,那順便加個一小時全背大灸法(這個真的是用大漏勺做才過癮,艾草條插灸盒那種的不夠看),不也挺好?
大灸法,本來是為了年老極虛之人準備的,但今日即使不老之人,極虛者也極多,還是會有市場需求。
只是用漏勺灸,煙大,艾灸館的抽風設備要夠力才行。
要作大灸法,稍微補充一兩件事:
首先,背上那幾排俞穴,吃艾草火力的胃口,就不如薦骨的八髎穴了。這個時候,艾絨的質量,就會構成影響因素,如果用淘寶網上幾個皇冠的賣家的產品作例子,50:1的艾絨,那個真的是很好用,靠在穴位上完全不燙皮膚,卻一靠上來身上就立刻微出一層薄汗,補得「無影無蹤」,這樣是最好的。但這種的貴,而且不耐燒,點上火「噗嗤~咻!」一下就燒沒了,真像在燒錢一樣;所以,以營業而言,有點心頭滴血。但一般的狀況,買30:1的就很好了;遇到至老至虛完全不受補之人,再提出加碼的VIP療程,祭出50:1的鎮店之寶就可以。但不要小器到只用20:1以下還頗帶綠色的,那樣效果不夠、舒適感也不夠,反而砸自己招牌。
傳統的大灸法,取穴,是先在病家背上舖一大張濕棉紙,看哪些穴位上方的紙乾得特別快,就是特別虛,這幾個穴作重點灸。但在今天,也不用舖紙了,不如就在灸前先加一段半小時的油推療程(本來全身油推要一小時,但只推一條脊骨就半小時可以了),沿著夾脊,用藥油往兩側推鬆,這樣等一會灸的效果也好些。而在推的過程,哪裡特別僵緊痠痛,推的師傅也就心裡有數了,到時候就這些地方放重點就好。
其實這種做法,師傅是不想進步也自然會進步,漸漸日子久了,就不推過也認得出來哪裡需要多灸;而功力更進步的,甚至不用大勺的艾火,只拿一支灸條,像揮指揮捧的千秋王子那樣,隨手一甩,也可以把灸條的火力打進穴道內;不過這也是一兩年之後的事了吧。
★在灸療之前需先處理的事情
作灸,遇到本就有瘀血體質的人,是比較麻煩一些,因為灸火一旺,反而把瘀血燒得更惡化。
瘀血的辨證,最典型的,是張仲景的下瘀血湯證:舌下有青筋,這個人常覺得全身發悶,口發乾,但喝到冷飲,又不想嚥下去,也就是主觀覺得自己上火,但脈象上又沒有火,診斷起來也不是熱體,沒有真正的裡熱。這樣的,就下瘀血湯原方:大黃二錢、土鱉蟲七個、桃仁七粒,一起打成粉,用一碗紹興酒泡一會兒,再煮到0.7碗,連湯帶渣一起喝掉(很多人的口臭,吃多少清胃火的藥也治不好,下瘀血湯一次就全治;不過這也只是少數,大多數的情況是陰虛火旺,不必特意去退胃火,直接用豬膚湯效果很好)。如不先這樣清一下,一旦作了艾灸,他那個口乾發悶的症頭反而更嚴重。
而,主證沒那麼齊全可辨,但其實是有瘀血的人,這年頭也多。比如說王清任血府逐瘀湯主治的那個膈下瘀血,現在在西醫院治過大病的人,多多少少會有這樣的殘留。但膈下瘀血的主證就不一定這麼明顯,有的人只是稍微覺得有點吸氣不深的感覺,容易看漏。所以,作灸療時,不妨先在病人背上的「膈俞」穴上壓一壓,看看有沒有較明顯的痠痛或僵硬的感覺,如果有,就先不要做大灸或八髎灸,專心先兩根艾條灸膈俞,等那裡或痠或麻的感覺灸散了,才進行下一步,不要跳級。當然你要直接用血府逐瘀湯也是可以;如果是在臺灣用科學中藥的話,3克血府逐瘀湯加1克抵當湯加強力道,以七到十四天作一個療程,還不致於讓人吃得難受。至於更細碎的瘀血,好比說有人癌症化療或放療之後,腳指甲都變紫黑色的,那個用大黃蟅蟲丸退的效果會好些(梧桐子大的丸,一天12顆,通常還不至於拉肚子)。而大黃蟅蟲丸證:兩目黯黑、肌膚甲錯──皮膚有一塊特別粗糙的,也是用大黃蟅蟲丸;這也容易看漏。
不過,「皮膚有一塊特別粗糙」這一點,有時候不是因為瘀血,而是瘀「膿」。而今日有發炎症狀的細菌感染,而在西醫院以抗生素治療過的人,常常會殘留這樣的東西,而讓艾灸的療程遇到阻抗。
如果你是受感染而發炎,好比說傷口轉成蜂窩性組織炎好了,如果你是用中藥治療,比如說張錫純生肌散、真人活命飲、托裡消毒散、四妙勇安湯之類的中藥治療,基本上它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補藥是往外「托」的,感染而損壞的組織,會在治療中被擠掉;但是,如果是用抗生素直接殺細菌消炎治好的,那些受損壞的組織(膿),就不進不退地包在裡面,有人是那一塊肉顏色就一直黯黯的,有人是表皮變粗糙,有人是根本就摸得到肉裡面有一小坨。這種的情況,要身體自己把那些沒有出口的廢物「吃掉」,那還是回到張仲景的薏苡附子敗醬散了:薏仁10、炮附2(還是要挑一下,這湯不久煮,怕品質不好會麻到人)、敗醬草5,打細粉,每用6克,兩碗水煮一碗水連渣喝掉。女科病的包塊或腫瘤病的療程中,常會需要用到這個方。
至於手術後的沾黏問題,如果你自己會用藥的,溫白丸可以考慮;而如果是艾灸館要作生意的話,倒是可以如此巧立名目地用一種叫「耳蠋」的蠟管,那本來是做來插在耳朵點火燒的東西,但在傳統療法,比如說李可老中醫的醫案,就有一則是用蠟管插在肚臍灸黃疸而成功退黃的。這種從肚臍抽拔體內濕氣的法子,如果是用市售現成的耳燭,就不必用那麼長,一根可以對剪成兩管來用,一灸就連續灸九管以上,這樣子,腹部的手術後沾黏,多多少少可以得到鬆動。當然,如果要說沾黏是否必須優先處理、是否會讓艾灸產生不良的反效果,這倒是不一定,不像瘀血或瘀膿非要先處理不可;這裡也只是順便說到而已。
此外,陰虛體質,也比較容易灸了會上火、口渴。如果是平常就容易胸熱咽乾的人,還是先用張仲景的豬膚湯補補腎水,才能夠更吸納灸火的補效。而豬膚湯,在艾灸這個事情上,也算常用,倒不如艾灸館就備好豬膚湯作為養生飲料,客人來就先奉上一大碗算了。原方的豬膚湯比較甜膩,不好喝,我自己在家的版本,是每一斤豬皮再加八兩山楂、三兩烏梅、一把桂花一起煮,這樣好喝很多。
總而言之,就是,做灸療,不可以做了之後幾天,口變得更渴。會愈灸愈渴的人,再灸下去,就會把頭髮都灸白了。
當然,厥陰病體質的人,也屬比較容易灸了上火的(但有很多穴位都是引火下行的,不一定會惡化病人的這種體質),這種情況,可以教客人自己回家用艾草條做(艾灸館比較適合服務背部自己灸不到的穴位,前半身讓客人自己搞也可以)引火下行的收工灸:膻中、鳩尾、中脘、關元、三陰交、復溜,最後用足三里收尾,每處各十分鐘左右(醋調吳茱萸粉貼腳底湧泉穴也是有效,但這樣會把灸的補力瀉掉一些)。如果這樣還是不行,那還是用藥比較簡單,厥陰病的藥法,那是《傷寒論》的內容,在這裡就不多說了。
★養一大缸活水蛭以代放血針用
在臺灣,泳池、溫泉之類的地方,常會見到有人一身都是紫紫的拔罐痕。我看了總覺得「不過癮」,我比較喜歡在拔罐的地方先用放血針戳幾下,拔罐時就把那髒血拔出體外,不必留在皮下瘀紫那麼多天,而且也拔得比較有效。
但是,要刺放血針,對客人來講,恐怕是有點受罪;有些穴位,會很痛的。
所以,我個人強烈主張,為了免除客人的痛苦(其實是我自己很討厭被放血針弄痛),放血,不如就用活水蛭。
買好一缸醫療用的,很乾淨的那種,客人用過的,也不要再給別人用,免得傳染什麼病給別人,就小火炒乾拿去配藥用,再不然請客人認養帶回家,下次來再用同一對(這東西很耐餓,半年餵一次就可以)。
有些穴道的拔罐放血,並不一定需要用水蛭,比如說一次釋放累積的壓力的膏肓放血,那個不怎麼痛,更多的時候客人反而有一種舒爽感。
但是,比如說,有的人要放風池、風府以去除頭部的濕氣,要上火罐前,又要剃掉頭髮、又要塗滿厚厚的凡士林,真是搞到狼狽不堪,那還是用水蛭簡單:拿個漏斗對準穴位,讓水蛭爬進去就好了。再比如說一口氣可以抽掉長年累積的寒氣的然谷穴,針刺上去好痛,而那個角度,拔罐又往往吸不上去,靠水蛭就輕鬆很多。平日吃的東西品質不良累積了很多毒素的人,從委中的青筋放血一口氣排毒挺好,但委中放血,常常那個血是一條血柱標射出來,搞得滿地擦血,並且也是很痛,這種的,也還是交給水蛭算了。痔瘡發作,直接患處肛門放血,或是小腿的承山放血,效果都很好,但,那個痛度,患者是會慘叫的……所以,還是不如交給水蛭吧。
★兼賣產品、膏藥
艾灸館,你再有興趣,多半也不會天天光顧。不作灸的日子,如果能有些補藥的膏藥,貼在丹田、後腰,持續保持療效,也不錯。我覺得這一類的或補元氣或驅風濕的周邊產品,不妨就順便做一些,如果是狗皮膏藥的話,洗澡時揭下來,還可以烤熱了再貼回去,一張用一個星期,也不算奢侈。更何況,這類周邊小產品,也是客人來店時順便逛逛伴手禮的樂趣之一。
很多東西,你當作藥來賣,可能會有點法律上的顧忌;可是中藥有很多曖昧地帶可以發揮,大可以不著痕跡地輕輕閃過。比如說,何首烏加紅糖、花椒、鹽燉煮的魯蛋(不可見鐵器,要用陶鍋),這算藥品還是食品?長期吃「或許」頭髮會變黑,這算不算是宣稱療效?其實效果如果真好,客人會替你宣傳,根本就不必自己打什麼廣告。
又或者中藥敷臉面膜呢?客人來艾灸,順便做個美容療程如何?而且我這個人不是那麼講究什麼都要古法純中藥,比如說美白效果很好的《千金》豬蹄湯,我真是沒興趣跟你慢慢熬豬腳那樣耗(花好大工夫做出來,放沒幾天就臭掉了),就買一臺萃取機,抽出中藥材的原液,加進膠原蛋白、玻尿酸(皮膚特粗的男生就再滴兩滴水楊酸),面膜就完成了。
刷牙粉之類的,如果你挑到效果很好的古方,也大可做來賣。現今西藥廠搞來搞去攻克不了的一個問題:人過中年很的牙齦退化,多貴的號稱可以固牙床的西藥廠牙膏產品,都沒效。這個用中藥卻蠻好搞:麥門冬煮水漱口,或生藥麥門冬直接嚼,都會有效。那你就用麥門冬作大顆蜜丸給客人買了像糖一樣嚼著玩,再不然你就麥門冬(可加三七、胡桐淚、柳枝搾汁)作濃縮原液,發包工廠直接製成牙膏,那也是無敵商品。
還有,服食類的糖膏。這些東西,說來不一定需要什麼超級仙丹秘方,我個人以為,很多很好的療效,是可以從「爛大街」的款中隨手拾得的。比如說,臭臭的豨薟草,三蒸三曬,用紅糖熬膏,治風濕關節痛,歷代本草書、民間驗方書,哪本沒寫、誰不曉得?但是,這種爛大街的款,就是因為它誰用都有效,才會爛大街的呀。這種的最是安全。像什麼仙鶴草熬紅糖膏沖服可以消除疲勞、土茯苓熬膏可以拔毒治癬……愈是不值一文錢的,愈是安全好用。中醫的情報價值,並不是完全的物稀以為貴,有時反而是相反的。你儘管可以不甚用功、不深究醫理,但這一類的「普通」醫術,其實已多到用不完也賺不完。
另有一項商品,就是用藥物貼穴位的療法。這,市面上的參考書不少,買幾本不同作者的,看哪些是每本都有的,就找這幾個「爛大街」的款來做做,款式也多到用不完了。我這裡說的,不是指三伏天貼膏肓的那種保養藥,而是真的肝俞上貼藥餅治肝病、腎俞貼藥餅治腎病的那種比較拳拳到肉的穴位療法。這比開內科藥的難度要低,不難學會,也比較沒有風險。病氣若被拔出來了,有時那個穴位會長個大膿疱就是了,但這個療法,終就性價比算高的;也屬於客人並不會期待「師傅」也能搞好這麼大的病的範圍。
至於三伏貼膏肓,我覺得那很沒意思,膏肓還是用灸的,性價比才高。但是,前一篇文章我也說了,膏肓在入伏日當日的子時起灸比較有效,如果你所有的客戶都那一天那一夜來找你做灸,你也是接不下來。所以,這事情的處理法,可能有兩條計:1.你不要做灸膏肓的服務,但在三伏天之前,你可以開一個班,教你的客戶如何回家自灸膏肓。2.中醫有所謂的灸癆法,那是固定在癸亥日亥時灸腰眼。而膏肓,其實也不見得只能在三伏天灸,你就挑每個庚日子時做一次夜班的「膏肓特別時段」,把客人分散在不同的日子,也就有可能接得下來了。
至於現在很多艾灸館都在做的泡腳服務,在艾灸館做這個,對於此事,我個人的感覺就是一個「很不愉快」!因為,在本質上,一鍋泡腳藥水,是可以用很好的藥材,重覆加熱使用,泡好多天的。如果你是在艾灸館泡腳,你用過的洗腳水,是用一次就倒掉,還是別的客人泡過的髒水?如果是為了衛生,用一次就倒掉,站在成本考量,誰肯用夠好的藥材?即使不是貴的藥材,僅使用一次,也實在是浪費藥性、太對不起藥材了。而且,泡腳,是睡前泡完直接就睡最舒服,在艾灸館泡完還回家的一趟路,就把那好的感覺磨掉不少。
我比較覺得,艾灸館,不如就備一些各類功能的泡腳藥包,讓客人買回去大鍋煮水自己在家泡好了,這樣藥材也可以選比較好的,藥性也不浪費。終究只在店裡泡那一次,站在消費者的角度,也多半會感覺怪怪的:說不上哪裡有效,又好像白花錢買了一個上當療程。
★用太乙神灸藥片取代直接米粒灸
有些穴道,是用艾草弄成一小粒,直接貼在皮膚上灸比較有效果,但,這樣子,也痛,並且皮膚會留下燙傷的灸瘡。
如果這個穴道是只灸一回就會有效的,或許還無所謂,但有些直接灸的穴位,那是要天天灸,連灸二三十天的──比如說治瘰癧的肘尖、或是治到處長疣子的中指節上的奇穴中魁之類──這種時候,還是用一個能代替直接灸的法子,比較能讓病人接受。
張覺人《紅蓼山館醫集》中的太乙神灸(我喜歡這個方勝過同作者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中的另一同名方):
生草烏、生川烏各2克、生南星2克、細辛2克、雄黃3克、母丁香3克、威靈仙3克、白砒2克、蜈蚣2條、麝香2克(不要為了省錢而不加,會比較沒效),共研極細。混入約70-100克的生硫黃,把硫磺加熱到變成液體,再倒在平的瓷盤上(或直接用瓷烤盤把粉舖平,放烤箱加熱到看著它熔掉)冷卻後,掰成小片(塊)用,用時拿一片薑,戳很多小洞洞,隔薑片在穴位上點火,它會「嗤!」一下燒出綠火,蠻臭的,就這幾秒鐘的時間,火力也就進去了。有些下針去風去濕的穴位如肩髃等,也可以用這個灸法以代針(原書有一大堆用法可參考)。
★銅缽音療
西藏、尼泊爾做的,直徑20幾到30多公分的「頌缽」,像帽子一樣,戴在頭上,直接敲。
這個東西,不能確定療效,但我覺得,有也不錯。
在大陸淘寶也有賣,但我在臺灣是到實體店一個一個試戴試敲,因為每一個的音質個體差異蠻大的,震到的身體部位、層次都不一樣,而且有的太重,戴頭上時脖子會累。
最近這幾年,有不少心靈課程是拿這種東西敲出聲音,置於人的脈輪部位作療癒的,課價都挺貴,學費就足以自己買一個缽回家天天敲了。而我買的那店家老闆,就跟我說:「放在脈輪旁邊微震怎麼夠看?你戴頭上直接敲試試!」在外側是聽不出什麼音量的東西,頭在缽中,那震感還真是蠻強烈的,有人只敲一下就全身發汗了。
這種比較粗蠻的作法,或許是不如療癒脈輪的音療法細緻了,但以中醫的艾灸館而言,灸前打鬆經絡、灸後調勻、混融艾灸火力收工,就都算好用。即使不配合艾灸,有人敲一次失眠就治好了,也有人敲一次就改善了多年容易疲勞的體質;療效是無法預期,但有效時就頗有意外之喜。我覺得巧立名目、加入療程,還算有一線商機(其實都不用加收錢了,附贈反而有廣告效果)。
★師傅也可以邊做邊提升自己的功力
前面也說了,艾灸,雖然不太給人「了不起的醫術」的感覺,但在這個年頭,其療效比起下針,往往還能贏一些些。做這個的師傅,不必妄自匪薄。
如果師傅自己一邊做,也一邊進行有系統的進修,這家艾灸館,作為商品的價值,兩三年內,還可以提高很多倍的。
雖然經外奇穴的理論依據是不夠,但十二經、八脈上的穴位,本身就是有邏輯的,你做著做著,就算不愛讀書,僅從客人的反饋,對背後的道理,也一定會愈做愈有體悟。
如果是初學者想上手,古書資料合集的《灸法大全》、《灸療集要》之類的工具書,可以有幾本放手邊參考,但,這種類型的書,並不適合初學者練手,因為其中列舉的歷代配穴,花樣多到讓人無從取捨。
我比較傾向於使用承淡安《簡易灸治》或周楣聲《灸繩》,這些是近人詳實的臨床經驗,有血有肉,成功失敗的例子都記載得很清楚,照書搬來用,心情上會篤定很多。等到有效的治療經驗多了,基本盤已安穩了,再當作培養興趣,成功也好失敗也好,沒什麼得失心地,偶而試用幾個古書的配穴,多開發個一招兩招,這樣子規劃,會比較容易進步。
如果還有野心,可以再從孫培榮、承淡安的針灸醫案偷招,這幾本雖是用針為多,但灸條在穴位上方轉幾個圈圈再往上一提的手法,也算是類似針法中的瀉法,於是,針法的配穴,也就在灸法中順便練到了。至於要不要棄灸而用針,我個人以為,用灸用慣了的人,習慣倚賴艾草的火力,懶也懶慣了,一旦改用針,耗用的是自己的內力,多多少少會有「好累,何苦如此……」的退卻。但玩到這一步,即使只是「師傅」,臨證能力也很可觀了。能給出一個像樣的臨床療效成績單,自然就會有彼此信賴度很夠的死忠消費者,衣食無憂是沒問題的。
怕的只是師傅功力未到之前,急著想憑空獲得客人的信任,自命「老師」地對客人神煩神煩的說教,又很沒底氣地想要更撈多點錢,多多「說服(包含引誘客人預購點數有折扣的設計)」客人加購這個那個的療程,客人見了你就只覺得精神壓力好大,把客人都逼得逃走了,入不敷出,最後還是關店止損的下場……
──老實說,我對大陸的艾灸館不太熟悉,不曉得是不是以上我說的這些,很多艾灸館都已經如此做到了?如果是的話,那就太好了,以後去大陸旅行時,我和助教就去消費消費。